痛别袁隆平!他关心的山西杂交小麦有了新突破63
来源:综合央视新闻、新华社 “共和国勋章”获得者、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、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,因多器官功能衰竭,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,享年91岁。 袁隆平,“杂交水稻之父”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,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,被誉为“杂交水稻之父”。他冲破经典遗传学观点的束缚,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,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“南优2号”。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,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。20多年来,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,分别于2000年、2004年、2011年、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.5吨、12吨、13.5吨、15吨的目标。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,2020年作双季晚稻种植平均亩产达911.7公斤,加上第二代杂交早稻亩产619.06公斤,全年亩产达1530.76公斤,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。 “发展杂交水稻,造福世界人民”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。为了实现这一宏愿,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。目前,杂交水稻已在印度、孟加拉国、印度尼西亚、越南、菲律宾、美国、巴西、马达加斯加等国大面积种植,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,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。 2020年,山西杂交小麦“结新果” 据2020年新华社的公开报道:经反复试验,不断改进,到2020年第二代‘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’的创制工作圆满完成,相比第一代,第二代‘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’的杂种优势更强,恢复性更好。运城市蓝红杂交小麦研究中心主任冯树英讲,第二代‘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’繁育的小麦植株叶形直立向上,能够实现更好的光合作用,此外第二代的结实率更高。 “截至目前,F型三系杂交小麦研究与应用项目已经通过了科技部验收,标志着F型三系杂交小麦科技攻关主要环节已经完成。”冯树英表示,下一步将大规模开展强优势小麦杂交种选育和测定,力争尽快选育出适合不同生态区种植的高产、优质、高抗的杂交小麦新品种,实现三系杂交小麦的大面积推广。 |